3月23日,山東博物館3號館人潮涌動,,剛在這里開展3天的“禮運東方——山東古代文明精粹”特展,,共計展出52家文博單位的精品文物465件(套),其中一級文物202件(套),�,!翱梢哉f,這是一次山東省內精品文物的‘集結式’展出,,刷新多項紀錄,,此前在清華大學首展三個月,接待觀眾14.2萬人次,�,!笔∥幕吐糜螐d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榮瑞峰表示,“博物館熱”持續(xù)升溫,,一方面說明公眾對文物和歷史文化更加自覺的認同,,另一方面也凸顯讓更多文物“活起來”的使命感和緊迫感。山東是文化大省,、文物大省,、非遺大省,如何讓文化遺產有更多打開方式,,全面開創(chuàng)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新局面,,正是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聚焦的重點。構建文化遺產系統(tǒng)保護體系,,是讓更多文化遺產“活起來”的基礎和前提,。山東省提出,要堅持系統(tǒng)完整保護理念,,統(tǒng)籌好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,、本體保護和環(huán)境治理、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,,構建覆蓋考古發(fā)現(xiàn)到展示利用全過程,、遠古到近現(xiàn)代全時段、地上地下水下全空間,、物質和非物質全類別的文化遺產大保護格局,。其中一個重要前提,,就是要做好資源普查認定,以便抓好分類施策保護,�,!拔奈锲詹槭亲罨A的工作,通過普查,,摸清家底,,可以將對文物的被動性保護變?yōu)橹鲃有员Wo�,!笔∥幕吐糜螐d文物古跡處處長禚柏紅表示,,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已全面啟動,,山東省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,,下一步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統(tǒng)一部署,凝聚部門合力,,吸引社會參與,,培訓普查人員,實行持證上崗,,對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全面調查登記,,建立資源目錄及數(shù)據庫,高標準完成好山東省普查任務,。不只是文物領域,,近年來,山東省還逐年加大對歷史文化街區(qū),、歷史建筑的普查力度,,截至目前,已較2019年分別增加25片歷史文化街區(qū),、1348處歷史建筑,,增長率居全國前列�,!八鼈兊拇u瓦上刻著歷史,,街巷里流淌著時光�,!鄙綎|建筑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教授說,,含有歷史文化的建筑物是教書育人的最好載體,為我們回顧中國歷史打開了一扇窗,。據統(tǒng)計,,山東現(xiàn)有歷史文化名城20座,歷史文化名鎮(zhèn)49個,,歷史文化名村71個,,歷史文化街區(qū)60處,,歷史建筑2108處,已基本建立名城,、街區(qū),、歷史建筑三位一體的保護管理體系�,!罢缱剷�,,我們要把老城區(qū)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統(tǒng)一起來,像愛惜生命一樣保護城鄉(xiāng)歷史文化遺產,,維護好其歷史真實性,、風貌完整性、文化延續(xù)性,�,!鼻嘀莨懦屈h工委書記、管委會主任劉元德介紹,,青州古城現(xiàn)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,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,有147處不可移動文物,、36處歷史建筑,。從博物館到歷史文化街區(qū),再到考古現(xiàn)場,,人們追求“古色”的背后,,是逐漸飆升的“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熱”。一項項重大考古成果,,蘊含著何以文明,、何以中國的文化密碼,通過深化研究闡釋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,,有助于引導全社會形成更加完整準確全面的歷史觀,、文化觀�,!吧綎|考古走過百年歷程,,經過幾代考古人的接續(xù)奮斗,取得了今天的重要成果,�,!鄙綎|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級研究員鄭同修表示,按照省里要求,,考古工作者要以“考古中國”“中華文明探源工程”等重大課題為抓手,,加快開展對跋山、崗上、焦家等遺址主動性考古發(fā)掘和學術研究,,運用大數(shù)據,、人工智能等新工具,開展多學科多領域科研合作,,加快有重大價值的成果轉化,,讓大眾更加直觀地認識和感受“海岱”歷史文化。在龍山文化代表器物中,,一只“蛋殼黑陶高腳杯”堪稱“明星”,。這只結構對稱、輪廓圓潤,、色澤黑亮均勻的黑陶杯,,杯身薄如蛋殼,技術登峰造極,,具有明顯的海岱地區(qū)文化特點,,2023年以“500選1”的優(yōu)勢,被認定為山東文物標識原型,。為了讓“山東印象”更聚焦,、更具體,、更深入人心,,今年,山東省將再分類遴選一批能夠代表山東的文化標識,,集中加以闡釋,、發(fā)布、推廣,�,;顟B(tài)傳承、活化利用是保護好文化遺產的重要方面,。讓文化遺產“活起來”,,就要深入推進文化“兩創(chuàng)”,讓文化遺產走進現(xiàn)代生活,、煥發(fā)時代光采,。為了讓文化遺產變得更加“鮮活可觸”,目前,,全省已開放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180處,,其中建成景區(qū)并開放620處。通過數(shù)字技術,、沉浸式游覽,、穿戴設備體驗游戲等途徑,拓展“文化遺產+”文旅融合新場景,,培育新業(yè)態(tài),、新模式,,吸引大批游客與文化遺產實現(xiàn)“雙向奔赴”�,!皾鲜袚屪椅幕珗@重大文化工程機遇,,圍繞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志,以策劃文旅項目為重點,,聚力打造保護傳承,、文旅融合、品牌弘揚樣板,,推進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,。”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張明戰(zhàn)表示,,目前,,齊長城博物館項目建設已封頂,將順勢整合沿線景區(qū),、民宿等資源,,盡快推出豐富多彩的齊長城文化游覽線。如今,,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熱情高漲,,讓文化遺產有了更多打開方式。在構建“大保護”體系中,,健全“嚴”字當頭的法規(guī)制度體系,,是治本之策。去年以來,,山東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條例,、非遺條例修訂,齊長城保護條例等頒布實施,。今后,,山東省將進一步嚴肅監(jiān)督、嚴厲懲戒因保護不力造成的文化遺產損毀,,對拆真建假,、名不副實的所謂“古城”“古鎮(zhèn)”“古街”等,嚴格清理,、堅決摘帽,。(劉英)
(2024-03-2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