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與旅游融合---中國研學旅行熱潮持續(xù)高漲 - 研學動態(tài) - 中國研學旅游推廣聯盟

熱門關鍵詞:  推廣  旅游  線路  研學基地

教育與旅游融合---中國研學旅行熱潮持續(xù)高漲

作者:   來源:   時間:2024-05-23 08:39:20  

立夏之后,,暑氣漸顯,,在孔子的故鄉(xiāng)山東曲阜,,日最高氣溫已升至30攝氏度以上。在文化旅游度假區(qū)“尼山圣境”導學孔令梅看來,,夏季來臨意味著景區(qū)開始進入研學旺季,。

“導學”兼有“導游”“講師”之意,。在尼山圣境的“大學堂”,,以“仁、義,、禮,、智、信”分別命名的五廳氣勢恢宏,,彩繪,、木雕、藻井等精致典雅,�,?琢蠲窞閬碜愿鞯氐难袑W團隊講解這五廳的特點,引導學員從建筑和藝術語言中感悟儒家智慧,,走進古圣先賢的精神世界,。

游客在“尼山圣境”景區(qū)大學堂禮廳參觀。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  

研學旅行作為一種“教育+旅游”的新模式,讓學生走出課堂,、走向戶外,,開展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,受到中小學生和家長歡迎,。當下,,中國的研學旅行熱潮持續(xù)高漲。專家指出,,這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,,亦為文旅消費注入新動力,推動教育與旅游的雙贏發(fā)展,。

隨著國內文旅消費回暖,,研學旅行迅速升溫。以曲阜為例,,當地文物局數據顯示,,2024年1月1日至5月12日“三孔”景區(qū)——孔廟、孔府,、孔林,,共接待游客367.9萬人次,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13.9%,。尼山圣境運營方提供的數據顯示,,該景區(qū)2023年接待研學游人次37.58萬,較2019年增長73%,。
曲阜孔廟原藏漢魏碑刻負有盛名,。“通過今天的拓片制作體驗,,我了解到中國書法歷史,,學習了非遺拓片技藝,還親手制作了一幅‘金榜題名’的拓片,,要帶回家激勵自己好好學習,。”一名來自青島的小學生“五一”假期在此研學時說道,。
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旅游國際標準化專家委員胡詠君認為,,在研學旅行中,學生可以領略名山大川,、了解歷史變遷,、感受文化瑰寶,在滿足求知欲同時接受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熏陶,。
在曲阜以西約2400公里,,河西走廊的西端,,靜臥于大漠戈壁之中的敦煌莫高窟仿如一盞絲綢之路上的明燈,照亮了千年的文明交融,。這里的壁畫,、塑像等藝術之美令人驚嘆。

這是2024年1月22日拍攝的甘肅敦煌莫高窟,。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 

敦煌研究院依托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和學術資源打造“莫高學堂”研學品牌,,根據敦煌石窟藝術和壁畫修復、草方格治沙等相關保護利用技術的特點開發(fā)出10余個研學體驗課程,。2023年,,其研學產品體驗人數達3.08萬人次。

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副部長,、莫高學堂負責人柴啟林說,,研學項目旨在讓青少年學習、傳承敦煌文化和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,進而達到“傳千年敦煌藝術芬芳,,承歷史不朽動人流光”的目標。
在中國東南沿海,,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(qū)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亦是研學旅行的熱門目的地,。19世紀60年代起,清政府在馬尾創(chuàng)辦船政,,一個由造船工廠,、船政學堂和福建水師構成的海軍系統(tǒng),在此逐步建立起來,。這里成為中國近代造船工業(yè)的發(fā)祥地,、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。

2月12日,,游客在中國船政文化城核心區(qū)內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前游玩,。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 

“船政是近代中國人民探索復興之路的重要實踐�,!瘪R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指出,,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的研學項目始終以“愛國、科學,、創(chuàng)新、圖強”的船政精神為文化內涵,,“尤其注重文化自信的塑造和自強精神的培育”,。

陳悅介紹,除專注船政歷史的主題研學課程外,,博物館也在根據船政造艦和開啟中國航空業(yè)的歷史,,設計古今船文化,、航空等“亞主題”課程。
“在某種意義上,,研學旅行成為渴望新知的學生與傳統(tǒng)文化資源之間的雙向奔赴,,市場前景廣闊�,!焙伨f,。文化和旅游部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2023年國內出游人次48.91億,,較前一年增長93.3%,。(參與采寫:張昕怡、張玉潔,、許雪毅)


首頁 | 時政新聞 | 聯盟簡介 | 研學動態(tài) | 聯盟單位 | 政策法規(guī) | 研學基地 | 聯盟公告 | 聯盟TV | 活動現場 | 聯系我們

Copyright © 2016-2017 中國研學旅游推廣聯盟

地 址:中國●山東濟寧市任城區(qū)太白湖區(qū)第23屆省運會指揮中心E0627   秘書處:0537-2222409 15505375387(微信)

魯ICP備11013863號-5

 

 
QQ在線咨詢
聯盟秘書處
21765125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