陜西研學旅游資源介紹
陜西歷史悠久,,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(fā)祥地之一,歷史上周,、秦,、漢、唐等14個王朝在此建都,,73位皇帝在此執(zhí)政,,留下眾多古跡和厚重文化,堪稱中國的“天然歷史博物館”,。省會西安有3000多年建城史,,1000多年建都史,是中國迄今為止建都時間最長的都市,,與雅典,、開羅、羅馬并稱為“世界四大文明古都”,。
陜西是中國大地原點和“北京時間”授時中心所在地,,有中國唯一的衛(wèi)星測控中心——西安衛(wèi)星測控中心。陜西也是中國重要的科教重鎮(zhèn)之一,,各類科研院所1000多家,,高等院校100多所,全國重點大學13所,,在校大學生100多萬人,,是中國三大教育、科研中心之一,,僅次于北京,、上海,居中國第三位,。
陜西現(xiàn)有4A級以上景區(qū)100多家,,現(xiàn)存各類文物點3.58萬處、博物館151座,、館藏各類文物90萬件(組),,文物點密度之大、數(shù)量之多,、等級之高,,均居全國首位。現(xiàn)有世界遺產(chǎn)九處,,即:秦始皇兵馬俑,、長城(榆林段)、大雁塔、小雁塔,、興教寺,、大明宮、未央宮,、大佛寺,、張騫墓。
陜西作為華夏源脈,、千年帝都,、古絲綢之路起點,不僅有黃帝陵,、法門寺,、古城墻,而且有“華夏文明的龍脈”,、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,、中國父親山——大秦嶺,六月積雪太白山,,奇險天下第一山西岳華山,,萬里黃河一壺收黃河壺口瀑布,也有以圣地延安為代表的紅色旅游產(chǎn)品,,還有中國首部大型山水歷史舞劇《長恨歌》,、紅色歷史舞臺劇《延安保育院》等等系列文旅演藝產(chǎn)品。近年不斷培育打造的絲綢之路起點旅游走廊,、大秦嶺人文生態(tài)旅游度假圈,、黃河旅游帶、紅色旅游系列景區(qū)等“四大旅游高地”,,正在成為“人文陜西•山水秦嶺”的集中展示區(qū),、示范區(qū)、體驗區(qū),,也為不斷升溫的研學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豐富多樣的產(chǎn)品,。
作為開展研學旅游最早的省份之一,這里有“研”不盡的厚重歷史,,“學”不完的燦爛文化,,“游”不完的自然美景,“聽”不夠的人文故事,。利用開展尋根祭拜,、考古發(fā)掘、兵馬俑制作,、漢服禮儀,、繪畫剪紙,、農(nóng)業(yè)科普、航天科技,、國學宗教,、古法造紙、吟誦唐詩,、學生交流、支教扶困等寓教于樂,、體驗互動性強的研學項目,,贏得境內(nèi)外青年學生的普遍贊譽和喜愛,對弘揚中國燦爛歷史和厚重文化,,增進青年學生相互交流和友誼具有重要意義,。
研學旅游——從陜西開始!
研學景點介紹
全國首批研學示范基地
【陜西歷史博物館】
是一座展示陜西歷史和濃縮華夏文明的博物館,。這里所展示的37萬件文物珍寶和從25座唐墓室揭取的400余幅唐代壁畫等,,為稀世珍寶,舉世獨有,。
【西北農(nóng)林科技大學博覽園】
博覽園建設占地200畝,,總建筑面積16000多平方米,包括逸夫科技館動物博物館和昆蟲博物館,,土壤博物館,、植物博物館、中國農(nóng)業(yè)歷史博物館5個專業(yè)博物館和蝴蝶園,、植物分類園,、樹木園及多種種質(zhì)資源圃等,是集教學,、科研,、科普于一體的重要學科基地。
【延安革命紀念館】
始建于1950年1月,,原館址在南關交際處,,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。1954年遷往楊家?guī)X原中共中央機關舊址,,定名為"延安博物館",。1955年遷至城內(nèi)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院內(nèi),改名為"延安革命紀念館",,1973年6月遷往王家坪現(xiàn)址,。展館正門上方懸掛著紅色匾牌,上有郭沫若1971年來延參觀時題寫的館名,。館藏文物有3.5萬多件,,歷史照片5500多張,,圖書資料1.2萬余冊。其中,,一,、二級文物有1700余件,延安時期出版發(fā)行的報刊雜志100余種,。2008年3月,,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。
【秦始皇陵/秦兵馬俑】
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用長達37年的時間為自己精心營建的陵墓,,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(guī)模最大的皇帝陵園,。在其周邊發(fā)現(xiàn)的秦兵馬俑被譽為“世界第八大奇跡”的秦兵馬俑軍陣是其陪葬坑之一。
【華山】
華山為五岳之西岳,,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(gòu)成,,南接秦嶺,北瞰黃渭,,以險峻而聞名于世,。
【西安城墻】
建于明初,是在唐皇城的基礎上修建的,,是當今世界上現(xiàn)存規(guī)模最大,、最完整的古城堡。位于西安市中心區(qū),,墻高18米,,頂寬12-14米,底寬15-18米,,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,,周長13.74公里。
【法門寺】
是世界唯一被發(fā)現(xiàn)并保存有釋伽牟尼真身指骨舍利的皇家寺院,,在出土的2499件大唐國寶重器中,,有121件璀璨奪目的金銀器,其中有一套唐熹宗的御用茶具,。唐人飲茶謂之“吃茶”�,,F(xiàn)在臺灣客家的擂茶就繼承了唐代吃茶的方法。
【司馬遷祠】
司馬遷祠位于陜西韓城,。司馬遷是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,、文學家、思想家,。被后世尊稱為太史公,、歷史之父。創(chuàng)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《史記》(原名《太史公書》),,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,。
【西安碑林博物館】
西安碑林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,、數(shù)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。這里名碑林立,,藏品豐富,,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。
【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】
博物院收集復原自周,、秦,、漢、唐以來歷代石雕,、木雕,、磚雕以及關中古民居、群眾生產(chǎn),、生活、習俗,、風情等各類遺物,、名人字畫共33600余件(套),明清古民居40院近千間,整理了大批地方戲曲,、工藝作坊,、禮儀俗規(guī)等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形成了民間藝術、關中民居,、民俗風情,、名人字畫四大系列共九個類別的藏品規(guī)模。
【戶縣農(nóng)民畫】
源于民間,,在陜西關中地區(qū)的剪紙,、壁畫、年畫,、刺繡等漢族民間藝術基礎上衍變,,以樸實的繪畫語言,詳盡而生動地記錄了農(nóng)村生產(chǎn)勞動的壯觀場面,、熱烈活潑的節(jié)慶場景和絢麗多彩的漢族民風民俗,。戶縣農(nóng)民畫地域特色鮮明,畫面簡潔而飽滿,,想象大膽豐富,,風格浪漫稚拙,裝飾意味強烈,,古拙中流露天工,。